包含食人族设定的电影有哪些?

包含食人族设定的电影有哪些?

第二,末日寓言中的生存伦理。

第一部,2008年上映的英国电影《末日侵袭》,英文名《Doomsday》。

后末日题材为食人族设定提供了新的叙事空间。

该片构建了病毒肆虐后的苏格兰隔离区,幸存者退化为食人部落,其朋克美学的视觉风格,刷新了类型片的范式。

第二部,2015年上映的智利电影《蛮荒故事》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该片中的食人片段:

受困雪山的企业家们,抽签决定谁成为食物。

当文明社会的道德框架崩塌,西装革履的精英,瞬间回归到丛林法则。

第三部,2022年HBO剧集《最后生还者》。

对现代性脆弱性的嘲讽,在该片第三集中,达到了新的高度。

剧中的末日幸存者比尔与弗兰克,用罐头人肉宴招待客人,当食人真相揭晓时,镜头却聚焦于餐桌上精心摆放的银质餐具——导演用优雅的餐桌礼仪,消解了野蛮的行为,暗示文明不过是暴力的遮羞布。

第四部,2015年上映的《消逝的光芒》。

类似的设定,也出现在这部游戏改编的电影中。

夜间活动的食人丧尸,象征被资本异化的消费社会。

第三,心理惊悚与身份焦虑。

第一部,1991年上映的《沉默的羔羊》。

食人族设定,在心理惊悚领域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变体。

影片中汉尼拔博士重新定义了“高智商食人魔”的形象,他优雅的举止与残忍的行为所形成的巨大的反差,成了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。

安东尼·霍普金斯的表演,赋予角色以诡异的魅力,当他说出“曾经有个普查员想测试我,我就着他的肝,吃了蚕豆配基安蒂红酒”时,其食人行为已被异化为艺术化的仪式。

第二部,2018年上映的韩国电影《燃烧》。

这种精神层面的吞噬,在该片中更为隐晦。

影片中,神秘富人Ben“烧塑料棚”的隐喻,被解读为资产阶级对底层生命的漠视——当代社会的食人行为,已从物理吞噬升级为经济剥削。

第三部,2020年上映的丹麦电影《酒精计划》。

该片中,教师们分食人肉的幻觉场景,尖锐呈现了中产阶级的精神崩溃。

第四,类型混搭与黑色幽默。

第一部,2019年上映的加拿大电影《食人甜心》,英文名《Sweetheart》。

近年来的创作者,开始尝试解构食人族题材的严肃性。

影片将青春片与食人怪物类型相结合,女主角在荒岛对抗食人生物的情节,被解读为女性对抗社会吞噬的寓言。

第二部,2021年上映的网飞动画《爱死机》中的《高草丛》。

更荒诞的是,在《高草丛》单元中,时空错乱的草原里,食人行为成了循环的诅咒。

第三部,2005年上映的日本电影《食人教师》。

日本导演三池崇史该片中玩转了恶趣味,他让变身为食人魔的女教师保持着教育热情。

这种极端的设定,反而暴露了教育体系本身的吞噬性。

顺便提一下,2013年至2015年播出的美国剧集《汉尼拔》,则将食人美学推向了极致,每道“人肉料理”都堪比米其林摆盘,创造性地模糊了美食与暴力的界限。

第五,文化反思与未来走向。

人类学的研究表明,史前人类可能存在着普遍的食人习俗。

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遗址上,就发现过有切割痕迹的人骨。

电影对这一设定的持续迷恋,就某种程度而言,是对文明压抑的集体无意识释放。

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素食主义兴起,2023年圣丹斯电影节获奖作品《肉食者》的反转设定,讲述了纯素部落对抗食肉文明的故事。

这种价值倒置暗示着:

当气候危机加剧,未来银幕上的“食人族”或许会从施暴者变为环保斗士。

电影史证明,任何禁忌主题最终都会成为映照时代的镜子,而食人族传说这面镜子照出的,始终是人类对自我本质的恐惧与好奇。

(编辑整理:史遇春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2024即将停牌重组的股,机遇与挑战并存
菠菜365定位

2024即将停牌重组的股,机遇与挑战并存

📅 08-25 👁️ 8432
耳机怎么打电话
菠菜365定位

耳机怎么打电话

📅 08-21 👁️ 5604
卢比奥带领西班牙夺冠 获世界杯MVP成就传奇
菠菜365定位

卢比奥带领西班牙夺冠 获世界杯MVP成就传奇

📅 07-18 👁️ 8754
CODOL新角色肥皂价格 肥皂怎么得
365bet主页器

CODOL新角色肥皂价格 肥皂怎么得

📅 07-06 👁️ 6276